随着春末夏初的温柔阳光洒满古城,苏州的艺术氛围也愈发浓厚。五月,苏州各大博物馆、美术馆纷纷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展览,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场场视觉与文化的盛宴。
以下是一份精心策划的《意苏州》五月观展指南,带您领略苏州的艺术魅力。
No.1
““破窗:当代中国新摄影展”
时间:2025.04.20-2025.08.31
地点:嘉德·宥爱艺术中心
这场集结69位中国当代艺术家、150余件代表作品的视觉盛宴,不仅是对中国当代摄影发展脉络的系统梳理,更是一场关于影像本质的先锋实验。展览由国际知名摄影策展人西蒙·贝克(Simon Baker)担纲策展,以非线性的主题叙事,带领观众穿越中国当代摄影的思想迷宫。
本次展览从多重阐释维度,探讨了当代中国摄影之“新”,每个视角都带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细微差异。从1979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自然·社会·人”影展,经过1980年代的“新潮美术”,到1990年代之后的实验转向,历史的演进脉络渐次清晰。但本展刻意回避历史和主题叙事,邀请观者透过艺术家开启的"窗口”,在主题单元的互文关系中
重构认知。以任何顺序来看,这些相互关联的作品单元共同构成一个关于新摄影的命题——既是根本性的,又极具中国的特殊性。
本次展览分为“山河无尽”“都市生存”“文化网罗”“身份剧场”和“现实之上”五个主题单元,打破线性时序桎梏,以五个主题单元构筑多重对话可能。这种策展思路呼应西方艺术史中的“沙龙悬置”传统,在主题边界的流动性中激发开放式探索。
No.2
“中国皮影光影艺术展”
时间:2025.04.30-2025.08.31
地点: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900+平方米巨型镜盒空间,6米层高加上高品质360度光影环绕将传统非遗与现代数字光影全新联袂。20面投影大屏、1000平米投影面积为观众呈现出独特的国风视听盛宴。
走遍全国17个省、700多个县,行程十几万公里。走访数千名民间皮影工匠、艺术家收集皮影、木偶、文献剧本等文物20万件。深挖民间皮影艺术馆内逾万件馆藏:采集3000+件皮影文物珍品超清图像。
历时超过1年,合计耗时50000小时匠心力作跨越欧亚百人国际团队携手共创;跨越数字技术、光影展览、影视及音乐等多领域创意人才。共同
见证非遗国粹的全球崛起!
No.3
“大山回响——李宝林师生作品巡回展”
时间:2025.04.27-2025.07.08
地点:苏州高新区国画院(太湖当代美术馆)
从白石老人的“客中月光照家山”,到可染先生的“为祖国河山立传”,再到宝林老师的“大山回响”,中国山水文化精神的艺术文脉,在一代代艺术家笔下,薪火相传,并发扬光大。
宝林老师将诗意与画意完美融合,将自然景观与人的精神世界紧密结合;以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语言,诠释中国文化的博大与崇高。以画言志、以画抒情。宝林老师在大山中获得激情、启迪和感悟,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尽热情谱写成宏大的时代交响、豪迈的大山回响。
在宝林老师的艺术思想引领下,学生们在山水画的创作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且各有建树。此次师生展,是一次艺术探索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在这里,我们见证宝林老师深厚的艺术造诣,更能目睹新一代艺术家们的创新与突破,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或豪放洒脱,或细腻婉约,描绘着心中的山水意象,传递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热爱。这次师生作品展的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个个饱含生命热情的音符,共同奏响了一曲“大山回响”的壮丽乐章。
No.4
苏韵流芳——2025青年手工艺展暨大赛
时间:2025.04.10-2025.06.10
地点:苏州博物馆西馆
传统手工艺中蕴含丰富的审美意识、造物思想、技术发展和文化习俗等信息,作为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拥有巨大的能量,促使平常之物生成安泰之美。对手工艺的追求使我们同历史、前人的审美与生活紧密相连,在传统生活方式的逐渐消逝中,赋予我们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纷繁现实下,手工艺品以独一无二的温度拥抱着我们,成为理想的庇护所。
今日的手工艺不单要基于对传统的尊重与认识,更要致力于不断地发展。“传统”与“创新”既是对过去的回响,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既是踏实地驻足脚下,亦是不断地深化未来。“苏韵流芳——2025青年手工艺展暨大赛”以苏州为起点,走出苏锡常,面向江苏全省并邀约上海、浙江青年手艺人,共襄展示江南技艺与文化。举凡琢玉、雕金、镂木、刻石、泥塑、紫砂、髹漆、针绣、剪纸之类,皆以物品为媒介,向我们展示今日乃至未来之手工艺。
No.5
“亚述之王:亚述巴尼拔”
——大英博物馆藏亚述文物珍品展
时间:2025.05.01-2025.08.04
地点:苏州博物馆西馆
“亚述”这个关键词,在中文语境中可能并不耳熟能详。在两河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上,亚述文明虽几经沉浮,但其作为国家或相对独立的地区一直存在。倘若横向对比,则会发现同一时期的古代中国正处于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年)。两地虽无频繁的直接交流,但都经历了社会大变革时期,不约而同地在疆域拓展、城市建设、区域文化交融上取得了各自的成就。或许,踏入亚述巴尼拔的宫殿,我们就能获得启发和共鸣。
本次展览的近150件文物,来自亚述巴尼拔的宫殿、花园、图书馆等场所,通过浮雕、家具、配饰等文物展示了亚述王当时的奢华生活,以及考古学和亚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值得关注的是,展览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国际巡展中展出。美索不达米亚最著名的文学作品—《吉尔伽美什史诗》系列泥板文物也是首次出镜。
No.6
“山水相连,美美与共”
——苏州•东盟人文交流主题邮票展
时间:2025.04.18-2025.05.18
地点:苏州博物馆忠王府四面厅
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人文相通,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双方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亚洲文化,沉淀出璀璨的文明瑰宝。从郑和七下西洋的浩荡船队,到当代“一带一路”的闪耀明珠,苏州始终以江南水韵润泽文明对话,不断续写与东盟各国的交融华章。
本展共展出一千余件邮品,使姑苏园林的飞檐与东盟各国的文化相映成趣,昆曲水袖的流转与东南亚舞影翩跹共鸣,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东方智慧凝结于方寸天地间。这场跨越山海的邮路对话,既是对“和平、合作、包容、融合”亚洲价值观的诗意诠释,更是苏州深化与东盟全方位合作的创新实践。
No.7
“远城”刘玲玲油画展
时间:2025.04.18-2025.05.18
地点:苏州本色美术馆
城市是文明与历史的进程的佐证,同时也交织着我们的情感与记忆。
“远城”是有关城市的叙述,是刘玲玲过去10年用绘画营构的一道道视觉景观。之所以用“营构”相称,是因为这些绘画无论就景象或者空间、时间以及微观细节而育,都是在某种位移后的视觉再现。虽然它可能源自画家的现实体验、图像记录、记忆再生,但这批静观冥思中的风景,其实已经疏远了现实世界的距离。这些似乎静寂、凝固了的景观总是以它独特的气质叩击着我们的视觉感知,让我们感受到远城不只是一种距离上的迫述,这里的景已经成为时间上的幻象。我想这种幻象不但抽离了现实间浮华的喧闹,也在一定程度上以绘画纯炼了景象的细节和品质,这或许也可以看做图像泛滥时代绘画的本质。
No.8
“铃木隆太版画艺术展”
时间:2025.04.18-2025.05.15
地点:苏州本色美术馆
铃木隆太对版画的构想源自于版画这一名词的特殊关系,从字面意思上看,版画是版与画的关作品的媒介。拓印后的纸张构成了艺术作品,即“原画”.
铃木隆太常想:印刷后便丢弃印版岂非浪费?而且由于拓印的图像只是印版表面的复制品,所以最初的原版木块也会被销毁。于是,他以版画和印版应被平等地视作独立作品为前提,提出欣赏印版与版画在最终作品中的重聚。
在铃木老师的作品中,许多原版经过油墨打磨和调整,呈现出完整的视觉效果。它不再是一种工具或是媒介,它也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尤其是-些木版,由于本身的材质和肌理,与纸上艺术相比,有其特别的韵味和观赏性。
No.9
“隐喻与真相”权浲艺术作品展
时间:2025.04.18-2025.05.18
地点:苏州本色美术馆
和所有儿时被传统文化深植内心,又渴望突破的艺术家一样,权泽的绘画语言与虎踞龙盘,钟灵毓秀又沉默如谜、历史迷雾重重的南京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并将现代艺术技巧作用其中。人物,及其欢快又复杂的表情动作,漫无休止的凝视和混搭古今中外的着装、器具,这不仅仅是权浲作品的技巧、风格或主题,而成为蕴藏人类情感,那些不可言说事物的宗教性载体,他的绘画风格本质。
他执着于对氛围、语境、场景的营造,作品的时空交错,画面充斥着隐喻般的絮语碎片。他所追求的,并不是突出、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或震撼、有质感的故事情节,而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关系或状态。
对绘画技巧的熟练掌握与对浩瀚如烟般宗教、传统人文艺术、哲学、历史的信手拈来,产生了权泽的身心合一,意念缘起,笔力即达的艺术境界。
No.10
“象外之象——2015—2025周矩敏新作展”
时间:2025.04.15-2025.05.10
地点:昆山陆放版画艺术馆
周矩敏,江苏苏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江苏省高级艺术职称评委、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苏州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州国画院名誉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次展出了其近十年来创作的《大先生》《丝绸之路》《海上尘烟》《园林•花鸟》《异域风情》等五大系列近百幅新作品。
No.11
“善行天下——袁了凡特展”
时间:2025.05.01-2025.07.10
地点:苏州湾博物馆
袁了凡,明代重要思想家,是我国古代善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和践行者。他出身于浙江嘉善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遍读经典,志在家国天下。但青年时的他,曾一度陷入宿命论的泥潭,迷惘失落,意志消沉。
后来,他在南京栖霞寺得到云谷禅师点化,悟得“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以善立命观,意思是,从今往后,要靠自己修身立命、行善积德。于是,他改名为“了凡”,意为“看破凡尘,从此不凡”。从这一刻起,他开启了用善意重塑命运的人生新篇章。
他的理念影响深远,不仅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也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坐标。他倡导的良善价值观,能够成为人民精神生活富足、社会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强大助力。
No.12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苏州站”
时间:2025.05.01-2025.05.18
地点:苏州湾博物馆
展览分为“见物、见展、见证、见面”四大板块,从看得见的文物,到看不见的技术,从虚拟互动到实景展陈,带你从多个角度打开江苏的文博宝藏!
数字独立柜里藏着不少“宝藏文物”,用三维特效技术原汁原味地呈现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虚拟展厅互动区,轻轻一点,就能“云”游南京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三馆的精品展览,沉浸式打卡国宝现场;5G大运河沉浸式体验区,借助VR、AR、3D裸眼技术,带你一镜到底打卡运河沿线8省17城的风采,包括大运河著名的水利工程、大运河遗产点、历史名城等;文创区则集中展示了设计精美、广受欢迎的文创产品,如“陶”气江豚、小粉炉等物品。
No.13
“衮和TA的朋友们”
时间:2025.04.28-2025.10.31
地点:仁恒仓街
本次展览的主角“衮”,是非遗传承人复原的清代苏州织造御用织物。此外还云集了TA的朋友们:织金妆花蟒袍、缂丝龙袍、盘金绣旗袍.......这些苏州非遗传承人的“炫技”作品,组成衮的朋友们的“神仙阵容”!
本次展览融合A1、AR、VR、3Dmapping、沉浸式三维投影、硅基视网膜等科技手段,对苏州丝绸文化和江南文化进行全新数字表达和传播。展览将从梦始、觅境、经纬、无上、宫色、霓辉、江山、丝界、藏珍九个视角,在传统与时尚融合的仓街,带你探索苏州缂丝、宫廷礼服、姑苏古城以及丝绸昆曲的故事,感受数实融合下的全新数字展览感官体验。
No.14
“江南有约——中国美术名家邀请展”
时间:2025.04.26-2025.05.25
地点:明·美术馆
江南,自古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诗画之境。粉墙黛瓦、烟雨朦胧中,一砖一瓦沉淀着历史的厚重与岁月的温柔。值此春风和煦之际,“江南有约”以艺术为纽带,邀观众共赏一场跨越地域与时代的视觉盛宴。
本次展览特邀 吴长江、庞茂琨、陆庆龙、赵云龙、周刚、李晓林 六位中国美术界领军人物,汇集近 70幅 精品力作。他们以多元视角与深厚功底,用绘画记录时代变迁,描绘生活本真。
“江南有约”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共鸣。诚邀每一位热爱艺术、向往美好的朋友走进李公堤明·美术馆,于笔墨油彩间感受江南的诗意与艺术家的赤诚,见证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
No.15
“大邦之梦”系列之三:吴国的北方朋友
时间:2025.03.21-2025.06.05
地点:苏州博物馆
本次展览,以晋、楚、吴三国的文化交流为明线,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与礼制文化为暗线,呈现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故事。展览共计展出文物116件/套,涵盖春秋时期的青铜礼器、玉器等门类,除苏州博物馆馆藏外,也得到了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蚌埠市博物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及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的支持。春秋五霸晋文公作器——晋公盘,也将首次来苏展出。
No.16
“艺坛同仁——吴作人与李苦禅作品展”
时间:2025.03.01-2025.06.02
地点:吴作人艺术馆
20世纪中国美术的苍穹下,总有一些名字注定要被铭记。吴作人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继徐悲鸿之后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大家,其形成的师友网络深刻影响着中国现代美术发展进程。与徐悲鸿、齐白石、颜文樑、吕斯百、王临乙等艺术先驱共同构筑的学术共同体,构成了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化转型的核心力量。这一群体通过三方面历史性突破重塑了艺术生态:其一,以“艺为人生”的理念推动传统绘画体系向现代审美范式转型,实现水墨语言与时代精神的深度对话;其二,创建中央美术学院等教育机构,构建起系统化、规范化的现代美术教育体系;其三,在油画、雕塑等外来艺术门类中探索出具有东方美学特质的本土化路径。他们以创作实践为根基,以理论建设为支撑,以人才培养为纽带,不仅奠定了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基础框架,其倡导的“中西融合”“师法造化”等核心理念,至今仍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产生着深远的范式影响。
“巨匠对话”艺术盛启之时,我们以双璧辉映四十寒暑的笔砚往还为轴,匠心铺陈四十五幅经典作品,在尺素与丹青的时空交响中,再现华夏绘事千年融汇历程里,最令人心潮澎湃的哲思图谱与美学革命。
No.17
“向美而生·长三角非遗系列
——范伟群紫砂陶艺术展”
时间:2025.01.11-2025.06.01
地点:苏州博物馆本馆(楠木厅)
范伟群,1970年生,江苏宜兴人。他生于陶艺世家,为宜兴“大生壶”第四代嫡传,自幼受陶艺世家氛围熏陶,得徐汉棠等名师大家指导,研习紫砂陶艺至今已近四十年,博采众长,技艺精湛,艺术成就得到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认可。他所创作的紫砂陶作品工精、形美,文化内涵深厚,被岭南美术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大英博物馆,以及美国、韩国等多家博物馆及机构收藏。
本次展览,苏州博物馆与范伟群先生携手,精选紫砂陶艺术作品近60件(套),分“大德曰生”“姿含龙虎”“妙契精奥”三个单元进行展示。让我们于此冬日里暖一壶好茶,品鉴传统紫砂陶艺术的魅力,感悟茶香中的匠心独运,领略传统非遗的深厚底蕴。
No.18
“我希望——张占占个展”
时间:2025.04.01-2025.06.12
地点:苏州博物馆
张占占,当代艺术家, 1982年生于河北, 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作品被多名知名收藏家及影视明星收藏。张占占的作品大都以孤独作为主题,以简练柔和的线条、简洁而标志性的红黑配色、可爱而沉默的动物形象进行传达。他的作品既是对孤独感及其情境的描绘,也令人感受到当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共同处境,以此引动人们对于自身及与他人的关系等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本次展览将较为完整地呈现艺术家近年创作的架上绘画作品以及雕塑装置
No.19
“当年万里追花季——何水法花鸟画展”
时间:2025.03.13-2025.05.28
地点:苏州博物馆本馆
“生命力”是何水法先生作品中最为突出的特质。他笔下的花鸟不在乎“似与不似”,再现的是生命的情怀和精神力,如春风般轻盈,如花海般绚烂,每一笔都饱含着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其作品以写生为基础,喜用亮色,以色代墨,明艳而不失于浮俗,突破了清简淡远的传统文人画审美。随心而为、随性而作,淡化了对于精准写实的执念,追寻着生命与自然和谐统一,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水墨趣味与时代精神的互文之中。
此次展览,跨越画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几乎囊括了画家各时期重要的作品,共计展出作品55件。展品中既有半个世纪前刘海粟盛赞、恩师陆抑非先生题款的牡丹写生作品,也有近年首次面世的大写意新作。雄浑与隽永交融的笔墨,书写着他“当年万里追花季”的喜悦与收获,亦是他艺术人生的回顾。
No.20
“2024年中国泼彩画双年展(第六届)”
时间:2025.03.06-2025.05.25
地点:太仓市美术馆1号展厅
2024中国泼彩画双年展(第六届),邀请全国在泼彩画领域有广泛影响的艺术家作品参与展览,旨在借助于中国泼彩画双年展这一机制,搭建一个艺术交流的平台,创建一种艺术的对话方式和文化语境,将中国泼彩这一源于中国传统水墨的转型探索流派进行系统的探讨和梳理,不管是纸、墨、水、彩等元素的流淌交融,还是章法、意境的渗化平衡,深入地加以研究,这无疑将有利于当代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
No.21
心灵所归”当代艺术展
时间:2025.03.16-2025.06.22
地点:金鸡湖美术馆
本次展览由知名策展人杜曦云精心策划,汇聚了22位来自不同创作领域的优秀艺术家。他们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或揭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褶皱,或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洞察,或描绘心灵与故土、传统之间的深厚联系。尽管风格各异,但他们都怀揣着同一份执着——探索心灵的归宿。
No.22
“我们是谁”高更沉浸艺术展
时间:2024.06.25-2025.05.31
地点:宥爱美术馆
本次展览共有1个882平米的主沉浸艺术空间和3大独立印象空间,主沉浸空间将高更的艺术人生分为15个主题章节,从500余幅高更作品中精选150余幅进行深度演绎,3大独立印象空间包括色彩表达空间《花海》、原始表达空间《聪明屋》以及神秘表达空间《森林海岸》,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高更的艺术魅力和生命蜕变。
展览采用了多折面环幕结构、天幕裸眼设计、全地屏呈像,打造360°全包围3DMapping数字影像。同时还投入100余台高清投影仪,搭配5.1影院级环绕音效和AIGC技术前端创意,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艺术与科技的沉浸体验。
No.23
“出格:工作室之后”
时间:2025.03.22-2025.06.29
地点:虹·美术馆
虹美术馆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联合推出重磅展览项目「出格:工作室之后(Out of line: After the studio)」。作为首个基于工作室方法论研究的专题展览,本次展览深入探讨并呈现了多维表现绘画工作室(CAA Multi-Dimensional expressionism Painting Studio)独特的群体现象。
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关于当代绘画教研对应国内外发展现状的重要工作室之一,从“院内工作室(Academy-Studio)”到“工作室之后(After-Studio)”,展出了工作室教师及从此工作室走出的青年当代艺术家们的近期作品,关注到中国当代绘画发展的代际、地缘与未来问题,为观众展示了当下绘画艺术的多维思想与媒介张力。
No.24
“创造者的元年:李山与宋徽宗”
时间:2025.02.15-2025.07.20
地点:霓美术馆
艺术史上的每一次觉醒,都是创造者对混沌的凝视与重构。本次展览《创造者的元年:李山与宋徽宗》,将两位跨越千年的艺术家——当代艺术先驱李山老师与作为艺术家的宋徽宗——并置对话,试图展现在神话与科学、记忆与遗忘的裂隙中,艺术本体如何以创造者的姿态,留下人类对生命与永恒的认知。当李山以画笔从苏美尔的神话中叩问生命的本源,当宋徽宗以瘦金体为“仙卿”的龙章云篆题字,他们皆以艺术之名为时代镌刻下一道“元年”的刻痕——这刻痕并非纪年的符号,而更像文明基因中永不褪色的遗传序列。
No.25
“黄惇书法篆刻艺术展”
时间:2025.03.15-2025.06.08
地点:太仓美术馆
本次展览共展出黄惇先生50余件(套)作品,不仅有太仓美术馆馆藏作品,还纳入先生 2024 年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举办的“风南来——黄惇书法篆刻学术展”中的部分展品。本次展览作品丰富,内容全面,涵盖其诗、书、画、印,全面展现了黄惇先生在创作、史论研究、高校书法教育等多领域的杰出成就。
No.26
警子油画作品展
时间:2025.03.06-2025.05.30
地点:苏州凯悦酒店艺术空间
在岁月的流转中,我们曾经拥有过那些绚烂的色彩。
红色,是我们青涩的初恋时光,像一朵含羞的花儿绽放在心底。蓝色,是我们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忆,在天空中留下了无数美丽的痕迹。黄色,是阳光灿烂时我们共同笑容的象征,温暖了冬日里寒冷的风。紫色,是梦幻般的星夜里点缀着希望与祝福,在黑暗中闪耀着勇气与坚持。
春日的风也是彩色的,彩色的春风吹向每一个人。每一种颜色都承载着我们曾经拥有过、珍惜过和怀念过的美好回忆,在心底深处永不褪色。
No.27
承德水彩名家作品展
时间:2025.04.01起
地点:苏州·东南艺术馆
水彩艺术以其独特的透明性、流动性和表现力,成为视觉艺术领域中极具魅力的媒介。它既能捕捉自然的瞬间之美,又能承载艺术家深邃的情感与思想。承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水彩艺术家。他们以画笔为媒介,用色彩和线条记录时代、表达情感、传承文化。
参展的艺术家们,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的壮美,或以大胆的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或以独特的视角记录社会的变迁。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更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展览中的作品涵盖了风景、人物、静物等多种题材,既有对自然山水的深情礼赞,也有对人文情怀的细腻刻画;既有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有对现代审美的探索。这些作品以水彩的灵动与鲜活,呈现了承德的山水之美、人文之韵与时代之光。
No.28
“海男诗画艺术作品展”
时间:2025.04.01起
地点:苏州·东南艺术馆
海男,作家,诗人,画家。毕业于鲁迅文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生班。著有跨文本写作集、长篇小说集、散文集、诗歌集九十多部。有多部作品已被翻译成册,远渡海内外。曾获刘丽安诗歌奖、中国新时期十大女诗人殊荣奖、中国女性文学奖、扬子江诗歌奖、中国长诗奖、中国诗歌网十大诗集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杨升庵文学奖,欧阳山文学奖等。现居云南昆明。
No.29
宋长青水彩作品展
时间:2025.04.01起
地点:苏州·东南艺术馆
宋长青,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秘书长、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曾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壁画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
2004年油彩壁画《中国走进新时代》入选《首届全国壁画大展》。并获“佳作奖”,2009年《大医广和• 仁智济生》系列唐卡壁画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得获奖提名,中国美术馆;同年该作品还入选《第二届全国壁画大展》获“大展大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2年10月《大医广和• 仁智济生》系列唐卡壁画作品被评为“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乡土奖”优秀奖。2014年壁画作品《东岳古韵》作为“北京地铁6号线集体创作”之一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得银奖,中国美术馆;同年该作品还入选《第三届全国壁画大展》并获“大展大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No.30
“游目八荒”2025赵罡绘画作品展
时间:2025.03.28-2025.05.28
地点:苏州北岸艺术馆
“游目”意指放眼观看,纵览四方。“八荒”是一个古代地理概念,泛指四面八方极远的地方,代表着无尽的广袤与辽阔。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传达出一种超越寻常视界,探寻世界尽头的探险精神。展览英文名“Nomad’s Gaze”,意为游牧者的凝视。“游目八荒”既是地理空间的描述,也是精神境界的隐喻,兼具古典诗意与现代哲思。其内涵随语境变化,但核心始终围绕“视野”与“远方”的交织。
作为一位现代生活的画家,赵罡游目于方寸之间,将某种游牧精神重新置入日常生活表象之中。蓬勃的春花、树影斑驳的巷子、少女发梢掠过的风……赵罡以油画刀为笔,将琐碎日常升华为绚烂的“八荒宇宙”。山川河流在笔触中奔涌,一花一叶皆是浩瀚生命的注脚。
— FIN — |